
廣東粵檢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提供東莞樁基靜載檢測驗樁服務,樁基檢測最好的方法。
樁基靜載檢測是一項方法成立,理論上無可爭議的樁基檢測技術。在確定單樁極限承載力方面,它是目前最為準確、可靠的檢驗方法,判定某種動載檢驗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靜載試驗成果的對比誤差大小為依據。因此,每種地基基礎設計處理規范都把單樁靜載試驗列入首要位置。
樁基靜載檢測技術是隨著樁基礎在建筑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前,在國內基本上沒有樁基靜載測試技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才逐步發展起來,就拿西南邊陲省份云南來講,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就有了在預制樁上進行的靜載試驗,但因為樁基礎的使用量很少,故試驗的數量也少。進入到80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基礎建設規模的逐年加大,特別是灌注樁在工程上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在樁基靜載測試技術的起步階段,由于設計單樁的承載力較低,所以現場用來試驗的設備也相對簡單。在早期的試驗過程中,提供反力的配重并不是一下子全部預先加上的,而是根據試驗的進度,將配重逐漸加上。隨著現場測試技術的發展,配重物由石塊、水箱發展到了砂袋、砼預制塊等;反力裝置也由堆重平臺裝置發展到了錨樁反力裝置、堆重錨樁聯合裝置等;加載設備也由直接將配重物堆放在試樁樁頭上,發展為使用千斤頂提供反作用力,加壓泵由手動發展為了電動;觀測用的量測表也由機械式百分表發展為大量程、高精度的電子位移計。
在測試方法上,我國大部分的檢測規范(規定)都制定的是“慢速維持荷載法”,具體作法是按一定要求將荷載分級加到樁上,在樁下沉未達到某一規定的相對穩定標準前,該級荷載維持不變;當達到穩定標準時,繼續加下一級荷載;當達到規定的終止試驗條件時終止加載;然后在分級卸載到零。試驗周期一般為3~7天。《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和《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都提供了該試樁方法。但有關試樁入土后的間隔時間、分級標準、測讀下沉量間隔時間、試驗終止條件以及卸載規定等項目,各規范和標準的規定不盡相同。《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規定:每級加載為預估極限的1/10~1/15,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荷。每級加載后間隔5、10、15min各測讀一次,以后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1h以后每隔30min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計入試驗記錄表。每一小時的沉降不超過0.1mm,并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一級荷載。
在上海市等地區和某些港口工程等也有使用多循環加卸載試驗法,此方法國外用的較為廣泛,它主要是對每一級荷載進行重復加載卸載循環。《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中提到“當考慮結合實際工程樁的荷載特征可采用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后卸載到零)”,冶金工業部部標準YBJ236-91中也寫入了此種加載方法—“多次循環回零加載法”。
快速維持荷載法在加載試驗的過程中,不要求觀測樁頂下沉的相對穩定,而以等時間間隔連續加載,所測得的下沉僅為樁周土的瞬時下沉。與慢速維持荷載法相比,測得的下沉不受時間影響,整個試驗持續時間只需幾個小時。有關試驗加載分級數、測讀下沉量間隔時間、試驗終止條件以及卸載等規定,各規范和標準的規定不盡相同。《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中認為,“當考慮縮短試驗時間,對于工程樁的檢驗性試驗,可采用快速維持荷載法,即一般每隔一個小時加一級荷載。” 冶金工業部部標準YBJ236-91中對快速試樁法的描述為“每級加載維持一小時,保持荷載穩定,每級加載的樁頂沉降測讀時間與慢速加載法第一小時測讀時間相同”,在《建筑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2000)中明確提了出來,對于施工后的工程樁驗收檢測,當有成熟的地區經驗時,可采取快速維持荷載法。
樁基靜載檢測試驗步驟
1.每級荷載加載后維持1h,按5、10、15、30、45、60min測讀樁頂沉降量,即可施加下一級荷載;對于最后一級荷載,加載后沉降測讀方法及穩定標準按慢速荷載法執行;
2.卸載時每級荷載維持15min,測讀時間為第5、15min,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應測讀穩定的殘余沉降量,維持時間為2h,測讀時間為5、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測讀一次。
快速維持荷載法的基本依據是快速加載下得到的極限荷載乘以某各修正系數后,可轉換成慢速加載時的極限荷載;在設計荷載下,慢速維持荷載法和快速維持荷載法的樁頂下沉量相差不大,有文章認為在5%以內。大量試樁資料分析表明:快速維持荷載法所得的單樁承載力比慢速維持荷載法高。在上海地區,快速維持荷載法所得的單樁承載力比慢速維持荷載法高一級加荷增量左右,而下沉量要偏小百分之十幾。慢速維持荷載法試驗時間較長,且不易予估;快速維持荷載法試驗時間較短,且易予估。
樁基靜載檢測特點
隨著高層建筑以及橋梁工程建設的增多,大承載力的混凝土灌注樁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此而引起的試驗手段上的困難所造成的承載力試驗無法準確完成的事實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樁基大承載力的測試理論和測試方法研究上,國內外都是近幾年剛剛起步。美國在80年代中期開展了樁承載力自平衡試驗方法的研究,國內近幾年也開展了此方法的理論研究和現場實踐。東南大學土木學院于1996年將該方法用于現場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樁承載力自平衡試驗方法是在樁端附近安裝荷載箱,荷載箱由活塞、頂蓋、底蓋及箱蓋等組成,在上下頂蓋布置位移測量裝置,然后沿垂直方向加載,即可同時測得樁端阻力和樁側摩阻力以及上下頂蓋的位移值,從而得到試驗結果數據與曲線。該方法有以下特點:
1.試驗裝置簡單;
2. 可直接測得端阻和側阻;
3.經過處理后,試樁仍可用做工程樁;